党建园地

PARTY BUILDING GARDEN

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立秋养生丨暑热未尽,山河已秋

发布时间:2023-08-22 09:41 信息来源:全椒县人民医院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开始落下帷幕,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虽已立秋,但时间上仍处于中伏,属长夏,因而在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早晚凉爽,白天炎热。暑热未尽之际,我们应该如何保养身体,准备健康地进入金秋时节呢?
      季节划分
      1.节气法: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
      2.气温法: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是进入秋季。
      气象变化
      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立秋还处在暑热之中,尚未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侯凉风至”
      “二侯白露降”
      “三侯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立秋·养生,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
      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