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脚踝健康
避免习惯性崴脚
今天我们来聊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脚崴了”。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某次扭伤了脚之后,总是觉得走路时间长了就会有脚踝的疼痛,或者踝关节很容易反复扭伤,而且长时间休息之后还是不好,虽然没有发生过骨折,却有一种“老伤不愈”、“老伤复发”的感觉。
距腓前韧带在哪里?
它位于在外踝前下方的凹陷处,
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前移、内旋和内翻,是外侧副韧带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也被认为是踝关节最易损伤的韧带。
距腓前韧带怎么损伤的?
主要是外力因素,如下楼不慎崴上、剧烈运动扭伤、强碰撞打击等。当踝关节于屈曲位外旋又遭到来自外侧的暴力时或踝关节在运动惯性时或者不适合变线时而强行变向,距腓前韧带承受过载荷过度就会损伤。
通常距腓前韧带损伤易发于运动员、舞蹈演员等韧带负荷较重的人群;在生活中,下楼、高空跌下、剧烈运动时扭伤等意外,也会引起同类的损伤。
距腓前韧带断裂了有什么影响?
它提供了踝关节外侧60%的稳定性,如果距腓前韧带发生断裂,即使愈合了也只能恢复原来50%的强度,因为踝关节稳定性的下降,所以很容易出现反复扭伤,或者行走时的疼痛,如果长此以往也会很容易出现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距腓前韧带断了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做一个详细的检查,评估踝关节的稳定性。
踝关节抽屉试验
比如做一个踝关节的侧方应力位片,看有没有外踝有没有“张口”,做一个磁共振看看距腓前韧带的连续性。
对于距腓前韧带的损伤,目前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大多数人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愈合的。
我们先来谈谈保守治疗和常见误区:
1、保护:保护受伤部位,不要让受伤部位出现导致其受伤的相似动作,造成二次损伤。可用弹力绷带保持踝关节中立位,有条件的可用护踝支具固定。
2、休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寻求帮助,及时就医。
3、冰敷:给受伤部位降温,可减少出血及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抑制肿胀。冰敷宜每次10~20分钟,每天3次左右,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湿毛巾包裹冰块,以免冻伤。
4、加压:使用弹力绷带包裹受伤踝关节,最好适当加压,减少出血及肿胀。但应注意避免过度加压,防止肢体远端缺血。
5、抬高:伤者平卧,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可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踝关节受伤后,应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马上脱鞋。脚踝受伤有时看似不严重,但可能伤到肌肉、肌腱、韧带或骨头。急着脱鞋尤其是比较紧的鞋,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因此,受伤后如果脚踝处严重肿胀、疼痛感剧烈,先不要急着脱鞋,最好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后处理。
误区二:多活动就能好。崴脚后,有些人会转动或者按摩脚踝,以此判断伤情或促进恢复。殊不知,随意扭动和按摩,可能使损伤部位症状加重。
误区三:涂抹活血药物。毛细血管破裂后,涂抹红花油一类的活血药物可促使血流加快,使肿胀加重。所以,在损伤的急性期(24小时内),如果使用红花油涂抹揉搓,将加重损伤部位的血液渗出,加重肿胀。
误区四:贴跌打损伤药膏。跌打损伤药膏可让药物通过皮肤迅速渗透,产生活血行气、舒筋散结的作用。但如果扭伤处已经发生骨折,贴药膏只能暂时缓解表面症状,骨折部位不会因此长好,还容易发生错位,甚至造成骨骼畸形。
误区五:休息休息就好了。很多人踝关节损伤后,以为休息几天就好了。没想到躺了几天后,患处肿胀、疼痛更加严重,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存在骨折、韧带断裂等情况。
对于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如经常运动、走动较多、喜爱旅游远足等),还有就是经久不愈合的“崴脚”、慢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的目前还是主张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缝合距腓前韧带,这种手术叫Brostom术。但是不用担心,手术创伤不大,属于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术后就可下地走路。
术后一般需要1-3月来进行康复锻炼。其中第1个月需要穿戴护具行走。
对于老百姓来说,“崴脚是小事、常事”,但是长时间的休息,而经久不愈合的崴脚大家一定要重视。
骨科二病区简介
全椒县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是由原县人民医院骨科一分为二,成立于2020年8月。现有医护人员18人 ,医生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护士10名。骨二科在原骨科的基础上开展了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返修术,脊柱手术,多种复杂的四肢骨与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椎间融合、椎体成形术,骨肿瘤手术 ,以及多种骨科方面疑难杂症的诊治,并和多家省级三甲医院合作开展多种高难度手术,如颈椎手术,脊柱结核,疑难的骨盆手术,骨肿瘤手术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