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流感和支原体肺炎进入高发季节。一些家长担心前往医院就诊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在家自行为孩子进行雾化治疗。家庭雾化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什么是雾化治疗?
雾化吸入疗法是指使用专门设备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形式,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达到洁净、湿化气道,以及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这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家用的雾化机效果不如医用雾化机吗?
一般来说,医用雾化器结构更加复杂、性能要求更高、适应症更加广泛;家用雾化器相对更加小巧,便于携带,功能相对简单。雾化器选购重要指标为有效雾化颗粒直径1.0~5.0 μm较为适宜。
雾化器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应在正规渠道选择和购买雾化器。购买时应注意查看雾化器产品的中文标签上是否明确标注有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等信息。
雾化时应采取什么体位?
在进行雾化治疗时,可以采用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等轻松的体位,并保持平静状态,进行慢而深的呼吸。尽量用口吸气、用鼻呼气。这些体位有助于隔肌下降,增加呼吸深度和气体交换,使药物能够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泡。对于部分单侧肺部病变,根据气体上行的原理,可以采用健侧卧位,既有利于药物沉积于患处,又有利于将分泌物引流排出。如果出现严重咳嗽,可以暂停雾化治疗,并进行拍背,协助有效排痰。
常用的雾化药物有哪些?该如选择?
常见的雾化药物包括以下四类: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用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用祛痰药物。医师会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雾化药物,切忌,充分、足量、遵医嘱十分重要。
雾化时长该如何控制?
雾化时间多控制在10-15分钟,一般以药液完全雾化或雾量明显减少而结束。时间过长,可能引起气道黏膜水肿、气道阻力增加、诱发支气管痉挛甚至肺水肿的可能。而时间太短,药液不能充分雾化,无法起到湿化气道、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
雾化会有不良反应吗?
雾化药物因为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一般剂量较少,不良反应也较少。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后易沉积在口咽部和喉部,可能出现局部口咽念珠菌感染、口腔溃疡、口干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建议在雾化后立即洗脸和漱口。少数患者使用吸入用β2受体激动剂后可能出现骨骼肌震颤、外周血管舒张、头痛以及代偿性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使用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可能出现头痛、口干、心动过速、心悸、恶心、胃肠动力障碍、尿潴留以及眼部的不良反应。合并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需慎重使用。吸入用祛痰药物可能刺激患者口鼻咽部,引起胃肠道不适,出现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家庭雾化一般注意事项有哪些?
雾化治疗前
在进行雾化治疗前半小时,需要避免过饱食,以及避免哭闹、咳嗽导致呕吐后呛咳和误吸的可能。同时,需要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如果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需要先进行拍背和咳痰,必要时进行吸痰。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需要洗脸并避免涂抹油性面霜或膏,以减少面部药物吸附的可能。同时,需要正确组装管路、喷雾器和面罩(或咬嘴);对于新打开的雾化器,需要在使用前用空气吹3~5分钟排除残留异味。
雾化治疗中
遵医嘱用药,观察出雾情况,注意避免药液进入眼内,避免药液洒出。
采用舒适体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作用。
密切关注雾化吸入过程中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观察;出现手足抖动、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应考虑SABA引起,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若出现呼吸急促或突然胸痛,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即刻处置。
雾化治疗后
雾化结束后应及时洗脸和漱口,以减少药物在脸部、口腔和咽部的沉积,预防真菌感染。对于小龄患儿来说,如果不会漱口,可使用棉签或冷开水棉球擦拭口腔,然后在10分钟后让患儿喝水或喝奶。另外,雾化套装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并且需要定期更换。每次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清洁并保持干燥存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